2)第119章 你们为何来得如此之晚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动化,用人力好了。特别是在当前明人农民青壮年劳力不足的情况下。

  要不然穿越者们哪里会舍得使用柴油去大搞机耕?

  明人农民们习惯于种旱稻。我们尊重你的选择,可是你也得先育秧啊?怎么到了台湾后和当地土着学了呢?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先进性来。

  考虑到明人农民可能对旱育秧等抗旱育秧技术接受能力不够,容易造成秧苗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敞开式育秧工厂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旱育秧。

  这样一来可实现适期早播早栽。

  建国安董事通过询问当地的明人农民,现他们其实还可以提前种植,不必严格遵循教科书。次种植浪费了点时间哟。

  后期计划是,建成具有本时空特点的温室大棚,利用温室大棚工厂化集中育秧,可根据水稻秧苗生长育所需,合理地调控温度、湿度,为秧苗生长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期望实现四分之一的自动化生产。

  这样可提早水稻播期,缩短秧苗生长期,有利于秧苗及早栽插至大田,对避开水稻生长后期高温伏旱的影响,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十分有利。

  水稻的问题解决后,其它的问题就不太重要了。玉米可算最后一个大项,排在甘蔗前。穿越者们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蔗糖可以换回大量商品粮和银两,他们只想着先如何生存了。所以甘蔗被排在后面了,毕竟不能让那些宿根白白荒了。

  在穿越者们的计划表中,红星工业区的水泥应该在玉米秧苗下地前能够达到量产,以实现机井的建设。

  否则,没有机井的配合使用,谁都无法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而且连带着关系到甘蔗的浇灌。它们都是用水大户。

  问题都是一环扣一环,这是个大大的系统。

  工业展和农业展的相互促进相互依靠,在穿越者们的手里得到理论上的完美展现。

  一切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看完汉唐集团的插秧后,杨童生和刘结慢慢行走在赤嵌溪的河岸上,杨童生慢慢平复了他刚才激动的心。

  从汉唐集团的人来到这里开始,杨童生一直淡定无语。

  他从不似那些明人农民般傻呵呵地围观。他不是看不上农民,恰恰相反,像他这样的农村大家族里的书生,对农业那是相当的关心。

  耕读世家,在这个时代倍受尊重。但我们可以看到“耕”字是排列在前的。

  博得功名,可跻身于公堂,以待光宗耀祖,照顾家族中的晚辈;时运多舛,可耕作于田地,期待上位者访贤于野。

  但无论如何境地,他们都要手持圣人之书。

  圣人之论微言大义,已是人间至论。

  赵普,平民武夫出身,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杨童生深以为然。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无为而治,展耕织。一个纠纠武夫尚能如此,熟读全本的杨童生更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