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谁有时间等你们手工制作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意思,找我帮忙时,我是自愿来拍的。我有个问题啊,那些荷兰制桶匠为什么用斧头劈而不用锯子锯呢?我刚才通过明人问过他们,他们说他们都是这样做得,他们也不懂为什么……”

  卢旺材回想了一下自己在木器厂打工的经历时说:“他们可能是做酒桶习惯了,用斧头劈材,可以有利于保住木材本身的芳香……”

  “啊,这样啊,有道理,那明人制桶匠为什么用锯子锯呢?”

  “小刘,你想,明人们一般不用木桶装酒,他们用陶瓷大缸……这比木桶省钱省事儿。”

  “木桶很贵吗?”

  “贵,贵在人工上,你看他们好几个人在忙活一个桶……我记得有一份资料上写过,说是在南宋时,一个木桶要卖一贯五呢。”

  “****,可真不便宜。二两多银子吧……是不是说明他们欧洲的陶瓷工艺远远比不上我们?”

  “我也就对木制品知道点儿,陶瓷业不明白,不过在大航海期间,木桶可能更有用……”

  那个岁数大一点的明人制桶匠做好了版材后,只见其它明人制桶匠,都照着这一块的数据来做。明人制桶匠是最后制桶底--那两个荷兰制桶匠则是先制桶底,然后也是把刨光的桶材用炭火烤过,然后用尺规量好,借助一个半圆型的铁架子的固定,用给他们的铁箍狠命往桶底上箍。真是用了死力。

  明人制桶匠那面也正在往一起试拼桶材,以便最后确定桶底的尺寸。他们好在还利用了一些榫铆结构,看上去能更结实一些,而且用材比荷兰制桶匠的桶材更厚一些。

  这完全是在两种用途要求下,两种目的下,引的不同工艺流程。

  一个强调用于装酒,还要便于运输;一个强调用于装水,还要耐于使用。

  卢旺才队长还想说点什么,但又说不出来--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便挥手叫李四过来询问。直接了解了明人制桶匠的下一步行为,原来最后他们箍好后,还要往那细缝里细细埋进浸过桐油的麻线。

  “灰桶,你们也是这样制造吗?”

  “那倒不用,这次是因为单子上说要装液体--”

  “那照着这个度,你们多少时间能做好一个?”

  李四挺了挺胸脯道:“好教大人知道,单子上说不用外层涂漆,那么我们两天能制成三个,保证不漏水!不算那两个红毛蕃制成的!”

  卢旺才队长心中狂骂,就这个水平还牛逼!但是外表上他憋住了气,咱不和古人一般见识。

  “嘿嘿,你叫我卢队长就行。那两个荷兰人接下来怎么做?”

  “卢队长,小的知道,他们箍好第二道铁皮之外,便会将那木桶倒立在地上,罩于一个火盆之上,第二天那原本松散的桶材便会紧凑,第三道,第四道便容易箍紧--他们比我等多费一道铁箍!还没有我等结实耐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