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60年后的琐事(二)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户均不得迁徙改变。如今共和国建立五十年,民众迁徙自由。我家小店在北京,拥工四十,都把家人接来。何来回乡过年?再说火车出现二十年有余,就是最繁忙的台湾铁路,也从未听说过一票难求。”

  王至诚注意到,那位老先生身旁的中年人想说什么,被老先生阻止了。而那位行政长官却正在苦苦思索。过了一会儿,他说:“老先生绝非妄言!如有为官者觉察出户籍之妙处,必行不轨之心。与甲地户籍些许之利,不与乙地、丙地片毫所得,定然使众人趋附甲地如江河之涌。为官者或曰:加强管理,不然,甲地泯然。后,其诡计百出,得利万端!一票难求已是微末之利……噫!吾未行之前,听闻有重立户籍之论,吾不以为意,吾何其愚哉!吾师曾云‘透过现象看本质;世间万物皆有联系;防官防吏如防盗。’吾理会否?”

  那个商人有些激动,说:“父母官不必自责,本来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何必为小小的户籍烦恼?”

  王至诚插言道:“这话不对。”同时,他的脑子里回想着课堂上教授的讲解:“束缚人身自由展的朝代,都必将灭亡。”

  也许是他们的话题过于沉重,也许是王至诚和那个行政长官的身份特别,他们周围的乘客一片沉静。都能听得火车轮子与铁轨的撞击声。

  那个商人像是遮掩什么似的,站起来做了一个罗圈揖,快嘴道:“鄙人是做火柴生意的,刚才一直闲聊,忘了和大家招呼。请大家试用我火柴,广而告之。”他说完,从行李架上拿下包裹,从里面掏出一大包火柴,一边夹着行李,一边分着火柴。不一会儿就溜出这个车厢。

  乘坐火车是最容易把陌生人变成熟人的方式。三个人很快熟络起来,除了江铁生有意隐瞒了自己是建国者的身份外,老中青三辈人相谈甚欢。只是王至诚偶尔走神,不时想着最后一节车厢里的她呢。

  谈及这次将要出航的邮轮,王至诚来了精神,他是舰艇的爱好者。甚至只要是能在水面上漂的,他都有兴趣了解一下。当然,他了解的情况主要是从《舰艇知识》和《船舶世界》两本杂志中得到的。

  “它绝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巅峰之作!”

  王至诚眉飞色舞地说道。

  一连串的数据脱口而出:“它全长182米,宽25米,算上烟囱高45米,想想吧,比天津的和平饭店还高2米!它的主机是四台8ooo马力的往复式蒸气机,可以以25海里的度行驶,总吨位万吨,可载4ooo人。最为关键的,它完全告别了钢木混合结构,除了必要的装饰外,完全是全钢结构!”

  即将到任的行政长官听得目瞪口呆。不由得问道:“它岂不比圣船还大?比共和国最大的战舰还要大?是不是说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