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0章 适用性大于一切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年正式建成投产,日产柴煤能力为3oo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同台湾的沦陷被日本侵占。

  19o5年后,随着纵贯全省的铁路建成,采煤业随之展,原煤源源不断地向上海、福州、广州推销。

  在汉唐集团的推演过程中,有技术员笑道:“李董不是当初要把高雄港口的修建交给小日本吗?干脆咱们把铁路建设也包给他们吧,听咱指挥就行了!”

  众人哄笑着同意了。现在不急不急,小日本你们都慢慢地等着。

  从后世的材料看,这个八斗子煤矿不算深,最深不过为九十米直井。直井的直径为四米直径。

  汉唐集团经过研究,决定直接上马那面世界常用的方法之一,单工作面倾斜长壁采煤法……每一个工作面为两条回采巷道,一条为运煤和进风的运输巷道,一条为运料和回风的回风斜巷,这种方法简单,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节省了运输煤料的动力支出。

  这么一个好的煤矿,只能日产三百吨?也太笨了些吧……我们有小型悬臂式掘进机、凿岩机……还有新式炸药。

  当然,如果再带上履带式装岩机,耙渣机,效率会更快,但是它们都被否决了,汉唐集团的人认为,别再浪费宝贵的吨位了,到时候组织人力干吧。

  汉唐集团在收复台北和基隆时,对当地的老百姓许过诺,让他们四处去采挖石炭,到时候可用粮食与他们交换。

  这两地的明人移民多为闽人……别说是用粮食换了,就是让他们白白采挖,他们都会老老实实地去做……他们看得出这些人比红毛蕃还厉害。

  当郭怀一奉命来建设前进基地的时候,分别与这两地的人交换了粮食,装上了煤带走,当地的明人农民顿时大喜,果真啊,这帮子人说话算话!

  原本此地的明人农民与山上的土著不合,原因很简单,当初热兰遮城荷兰殖民者认为明人农民要比土著更善于种植,于是在分配租种王田上,偏向与明人农民;同时在他们生纠纷时,又偏向于土著,对他们略施小恩小惠……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只能是让两帮子人之间龃龉不断,但双方都不敢于把事情闹大……这些红毛蕃真敢开火铳枪镇压,双方都为此死过人。

  汉唐集团的人心想,这可能就是欧洲人善于搞势力均衡的一个案例?

  当时,当地的土著人可真吓坏了,在他们眼里如天神一样的红毛蕃,那时都交了火铳枪投降,就像一只只小山猪一样,乖乖地登上了那可怕的大铁船……更可怕的是,那帮子人中还有能和本地人说上话的……太明显了,他们都是一伙的!

  但是,土著们以为的报复并没有来,却被通知可以去开采石炭,到时候那些人会前来用大米等粮食交换……大多数土著们不敢不做,但也有主动往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