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1章 捕鲸记(三)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单供应皇家,市场需求不够不说,皇家还不给回报,只让奉献,没有人愿意做。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明大6上的权贵们退而选其次,选择了身材较小的鲨鱼开刀了。

  他们非常非常奇葩地喜食鱼翅,认为它大补,认为这种和猪手冻一样的普通胶原蛋白,有特殊功效,能滋阴壮阳,生养精气……这不是懂不懂生物学的问题,后清时代就算普及了科学,可还会有大批的人这样认为。不过这个问题又要涉及到社会学了。

  其次就是明人捕杀鲸鱼的技术手段不足,大明政府对造船业的限制,禁海的政策都会有负影响。

  最后就是对鲸鱼综合利用程度不够,这一点不算啥,全球此时都一个水平。

  当然,也不是说明人一点也不不捕杀它,主要是指没有形成规模性、长期性、文化性这些……-这一时期的鲸鱼数量能有多少?是那面世界的一百倍有没有?三百倍有没有?

  汉唐集团渔业部门选中座头鲸下手,除了它性格温顺,这里又是它的主要产地外,还有就是座头鲸每年都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

  这样的话,它的活动地点比较稳定,很容易堵住它。它的生育期大概是12月份,这时候它带着幼崽,更容易被捕了。

  座头鲸的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o个月,每胎产1仔。它的寿命为六十年左右,可以负责任地说,它们比明大6上的人平均寿命长的多。

  还有一点,就是雄性座头鲸,每年约有6个月时间整天都在唱歌,而且其歌声中敲击音与纯正音的比例与西方交响乐中两者的比例非常类似。

  根据汉唐集团的资料显示,座头鲸还十分擅长用一种人类歌唱家常用的“a-B-a”格式来演唱,即先演唱一段旋律,接着进一步阐述,然后再回到稍加改变的原旋律上来。

  此外,它们还会进行“艺术交流”,据说印度洋的座头鲸移居到澳大利亚的太平洋海域后,不出三年时间,澳洲“土著”座头鲸就放弃了它们的传统曲目,转而演唱这些外来户带来的新曲。

  这种爱唱歌爱交流的习惯,正是汉唐集团渔业部门将要大力利用的地方。

  根据汉唐集团的资料,渔三直接开到了北纬21度35分,东经117度28分,这里靠近东沙群岛屿,浮游生物丰富,理论上是须鲸类鲸鱼座头鲸的活跃区,但是,这个时空的生物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座头鲸也许不屑于此地,所以不能完全都以后世的常规来推断。

  到了准确的位置时,郭子仁船长先打开了探鲸仪,液晶显示屏上预热了一会儿,当进取条读满后,扫描开始……可惜没有那么好的命,基本上都是不规则的红色反射团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