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 血膏成糖_我们的165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变形的吊脚楼。

  用粗大的竹子搭出框架,底部离地面只是略高,只有一米左右,当然王三和李四设计时不知道这个计量单位。他们只是细心观察过,赤嵌远离河岸的地方,野草最长也长不过这个距离。太高则容易被刮倒。

  然后他们用稍细的竹子编成竹排,横竖两张绑成墙体或做房盖,也可在屋里间出小房间来。

  房顶用竹子搭成圆形架子,铺盖四层稻草帘,再加以稻草捆。下雨的时候,雨水由于稻草的层层阻碍,降低了渗透度,很容易顺着稻草的摆放方向,向着故意留出的长长的屋檐流去,而不会滴落到屋里。如遇到过大过急的雨就不太行了。

  当他们在王老爹以及弟弟王四的帮助下,用力和着粘土时,村子里的小结,刘老汉好奇地围观,并和王三家的贵客李四闲聊着。

  荷兰人把数户或数十户人编在一起,叫做“一小结”,指定一人为小“结”,再把若干“小结”组成“一大结”,也指定专人为大“结”。

  王三全家交了人头税后,被安排到这个小结里。刘老汉是小结,当然是贵客了。贵客当然只能由另一个贵客李四招待。

  刘老汉见多识广,却没见过这种造屋之法。

  “可是南蛮竹楼?”说完又摇摇头,“为何圆顶?”

  “我与三弟在下淡水河捕鹿时,曾见过那里土着的竹寮,皆为圆顶,远比尖顶更易防风,故如此。”

  刘老汉想了想,点点头:“确实如此。低架竹楼也应是为此。为何要和粘土?”

  “拌上稻草,涂抹在竹墙上。”

  “哈哈,难怪你们留这么长的屋檐,怕是雨水迸落浸损,当是学赣州农家之法。”

  “结高见。”

  刘老汉得意地捋着胡子,说:“我看你们没有铡刀,断稻草不利。一会儿上我家来取。稻草不够自己来拿。”

  “啊哎,麻烦结了。”

  “客气做甚?你我同是海外漂移之人,应当互助。我也有一法,看到你们和粘土时方才想起。可用蛎壳做墙。”

  “请结教我。”

  “我在福建曾见过。当地农家用海蛎壳插进粘土墙中,背壳向上,内壳向下,密密排之。等墙体干透,坚如一体,还可防雨水淋落。”

  李四想了一会儿,弯腰鞠躬:“小子受教了。”

  刘老汉当时却叹了口气:“还是荷兰人的大屋才是正道。”

  王三的弟弟王四快嘴道:“我哥说了,再过两年,我家也要盖起红砖红瓦,糯米汤糖浆伴蛎灰的大屋!比祖屋还好!”

  当时王老爹骂了句“多嘴”,脸上却露出向往的神情。

  此情此景让王三一生都无法忘怀。

  现在王三全家都躲在屋子里,不敢点油灯,生怕招来传说中的魔鬼。王三和李四去下淡水河捕鹿了,家里没有了主心骨,顿时没了主意。

  王四说:“我下午看到很多荷兰人路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