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信息革命_大秦工程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应该这么高调而应偷偷的弄,到时就算失败了也没多少人知道。

  不过沈兵还是很幸运。

  那纸干了后往下一揭……虽然中间断了一截而且纸质还发黄,但还是成形了。

  这可把沈兵给高兴坏了,总算是有纸用了。

  魏呴看着沈兵手里的一张纸片发愣,他有些不明白沈兵折腾了那么久制出的这东西有什么用。

  沈兵也不多说,拿起笔来沾了点墨就在纸在划了几划……沈兵不敢写字,开玩笑,在古人面前写毛笔字那还不是班门弄斧吗?

  或许是因为木纤维不够紧实,墨汁很快就扩散开。

  沈兵暗道,下次制浆应打得浓一些。

  魏呴看着这一幕就愣了:

  “校尉,此物……居然可以写字?”

  沈兵回答:

  “不然你道我花这些功夫弄这东西作甚?”

  “你来试试?”

  说着沈兵又揭下一张纸,这回因为有经验揭下了整张的。

  魏呴应声接过笔,稍一迟疑就一通挥洒,写的却是屈原的九歌。

  不想魏呴这武将居然也有这文采。

  那写得是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灵活舒展……沈兵一脸尴尬偷偷的把自己试笔的那张卷成一团塞进袖里。

  过了好一会儿,魏呴才畅快的收了笔,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叹道:

  “此物甚好,便如那丝帛一般……”

  “不,属下以为比那丝帛更好。”

  “尤其此物还是由树皮所制,那岂非……”

  想到这里魏呴便瞪大了眼睛望向沈兵。

  沈兵点了点头,大造纸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造纸术这东西表面看起来只是会使写字方便、廉价。

  但其实细究起来远没有那么简单,它的出现甚至比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性都有过之无不及。

  原因是古时因为没有合适的记载文字的载体,便极大限制了信息、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比如农家想要将沈兵水车、翻车的制法详细记载下来并传播出去,那就要将文字和图片尽量简化。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竹简上书写的难度和时间。

  文字和注解要是一多,仅仅只是水车的制作只怕都要一袋竹简了。

  即便是这样,许应那也要数十人连夜赶制,再数月之久才够将《论农》制好分发到全国。

  而且图文简化后还有一个问题:艰涩难懂。

  即便是看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仅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而已。

  这也是当时有许多人要亲自到沈兵的工兵营里现场学习的原因。

  就算有人学会了,想将制法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依旧会有简化的问题,于是往往传个几代就因为信息越来越少而失传了。

  但有了纸之后就不一样了。

  纸有轻便、易携带、廉价、记载信息量大等优点。

  于是可以将制作过程详细的记载下来,只要你愿意,要多详细就多详细。

  后人看到这制法后就能一步步跟着做,于是很容易就能学会。

  于是知识和技术便能轻易完成空间和时间传播……空间指在同一时期的广度,时间指时间跨度。

  所以,造纸术绝不仅仅只是弄出一张纸这么简单,而是一次信息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信息革命。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