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0章 会自己走的船(求票票求订阅)_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着是不是该把物勒工名的制度搞一下了,这可是个有效避免工人偷懒不用心的好方法,而且这个制度在历史上,一直从战国时期延续到现代,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大秦以前,吕不韦就是靠着物勒工名才给秦国打下了能够统一六国的底子,到了现代,物勒工名的制度也一直在各种制造业沿用。

  其实这就是在制造出来的产品上签署工匠身份信息的一种方法,以此来追究工匠的责任,远的拿秦朝来说,所有的兵器零件上都要刻铸工匠姓名或者编号,到时候哪个不合格就可以给工匠治罪。

  到了现代,这个制度稍有变化,把这种生产信息都编进了条形码里,但是哪批货出了问题,还是可以找到当天班组的工人的。

  这项制度保存最完整的,还要说是造船业,即使到了现代,全都是钢铁焊接的轮船,焊工也要在自己焊的那一段缝隙上打上自己的工号钢印,将来这艘船出了事故沉没了,打捞上来发现是哪个缝隙没有焊好,也是会追究工人责任的。

  现在这种木船虽然没办法打钢印,而且物勒工名,严苛法办的制度也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罗冲可以稍微改一改,把处置工人改为处置负责人,哪一艘船出了问题,罗冲可以不找工人,但一定会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谁让你没有监管好的,你这监工的都不重视,下面的工人能干好吗?

  当然,既然这样做,为了避免监工上下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情况,也就是工人拿大,故意不按监工的要求办事,这种情况,也要给监工下放一定的权力,让他们有权利去处置不老实的工人,这样才能让工人们老实听话。

  而这样一来,罗冲就可以唱红脸了,把这收拾工人的脏活扔给监工去做,具体的生产和工人他都可以不管,出了事就直接杀个监工,杀鸡儆猴,这样既不得罪工人阶级,还能让他们老实干活,岂不美哉。

  大船在河面上飘了有一会儿,在检查没问题后,罗冲就下令返航了,舾装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没那么多的时间耽搁。

  大船直接驶回了船厂的专用码头旁边,整个舾装的工作都要在这里进行。

  为了获得足够的动力来提高行驶速度,罗冲给这艘船设计的是三桅,两根主桅杆分别在从前往后量8米和14米的位置,几乎是把整艘船的船长分成了相近的三份,只不过船头的部位略长一些。

  一根船艏斜桅,可以根据情况挂三角帆,在逆风航行的时候也能获得向前的动力,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撞角,虽然汉部落目前没有水上的敌人,但是总要有备无患嘛。

  两根主桅杆之间的距离有六米,这个地方就是船的上层建筑位置,可以在这里搭建一个六米长宽的舱室,正所谓乌篷船乌篷船,没有篷子怎么叫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