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4章 新币制 下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同小异,但是填写的内容比前两张还多了几项。

  季国风赞叹地把三张钞票抖了抖:“你们想得还真细……不过这既是银币又是铜币又是纸币的,币制会不会太复杂了点?”

  孔嘉谊自信地说道:“当然不,相反,这正是我们新货币制度有序且丰富的体现。来,我一条条梳理给你看。”

  他这么一说,季国风立刻做出了洗耳恭听的姿势。

  孔嘉谊捻出最初那枚银币,说道:“银币是我们新币制的基础,不带有任何‘信用’成分,就是实打实的九成十克银,至于工艺带来的升水那是市场行为,与银币本身无关。所以,你看,它没有发行机构,只标了一个生产厂家,因为它就不是‘发行’出来的,而是结结实实地用银制造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基础货币,铜币和纸币都要以它为本位计价,或许,可以将它的存量称为‘M0’。”

  听到“M0”这个极富现代意义的金融词汇,季国风会心地笑了一下,问道:“那么还有M1、M2啰?”

  “当然有啊,只是现在情况不同,不能硬套后世的定义,嗯,或者说,现在定义权归我了。”

  孔嘉谊把银币放回去,又夹出那枚壹元铜币,继续说道:“这些铜代币,由央行‘联储局’发行,既然是‘发行’,便有了一定的信用成分。当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联储局并不会超发铜币,发行量会与M0,也就是银币存量严格对应,保证随时敞开兑换。但是,即使不主动超发,市场上也总是会存在着对于铜质辅币的需求的,许多人拿到铜币之后,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去换成银币,毕竟小额交易才是主流,价值一贯的大额银币是不怎么易用的。这就导致了,有相当数量的躺在联储局金库中的银币和与之对应铜币同时存在,这在事实上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这个数量便可称之为‘M1’。”

  季国风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又举一反三道:“那么,纸币……储蓄券的发行量便是M2了?”

  孔嘉谊点头回应道:“对的。M1肯定大于M0,但是不会超出太多,而这两个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有限的,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时便需要M2的介入了。信用扩张的道理我不用再给你讲了,总之,商业银行在取得银币或铜币形式的存款之后,便可将这些金属货币存入联储局,换取发行更多储蓄券的资格,通过发放贷款向市场上投放更多的纸质等效货币,这便是M2了。当然,商业银行发行的储蓄券不等于白捡的,他们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旦出现了大面积的坏账,那么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由此也可看出,M2在释放了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引入了一定的风险。甚至可以说,自此之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